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menu 全站搜尋 您可能有興趣的

台南七股二日遊:探索七股新地標,看鹽田轉型博物館與地景藝術

文化之旅樂活之旅生態之旅

行程特色:

七股早期是曬鹽的重鎮,在鹽田紛紛關閉之後,它們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,以七股鹽山、鹽堤為意象打造的遊客中心,有美麗的建築、裝置藝術和豐富資訊,鹽業文化保存在博物館內,而鹽田也結合地景藝術,為七股鹽業寫下新的篇章。

主題標籤

遊程路線

第1天

國聖港燈塔
國聖港燈塔

身為台灣四極點燈塔之一的國聖港燈塔,獨自孤立在一片沙洲上,從頂頭額沙洲往海的方向走,幾乎快到邊界,才看到它的出現。後來,在距離燈塔不遠處的海堤上,立了一個以帆船乘風破浪為意象、大紅色鏤空雕刻的「台灣極西點」裝置藝術,才為一片荒漠增添了些許色彩,讓它看起來不這麼孤單。黑白相間、方錐形鋼架的塔身,不若許多燈塔看起來那般厚實,實際上它也的確曾被颱風吹垮,1969年才又重立新塔於此,並在2022年整修過一次。燈塔周邊的地理環境也相當特殊,它所所在的頂頭額沙洲由西部河川長期沖積而成,因面積廣大呈現出有如大漠般的壯闊景象,更有「台版撒哈拉沙漠」的美稱,成為許多攝影玩家取景的地方。國聖港燈塔雖是24小時開放,不過晚上沒有照明,如果夜晚前來需特別注意安全,但也因為這裡光害極少,是絕佳的觀星地點。

七股遊客中心
七股遊客中心

七股遊客中心可以說是未演先轟動,在它2020年正式開幕之前,已經有許多人聞風而來,為了那造型漂亮、設計感十足的灰白色建築。擺脫遊客中心的制式樣貌,看得出整座建築設計的用心,以「堤」為主要發想概念,結合海堤、河堤、鹽堤的元素,及鹽山的地景意象,充分融入當地特色,每一個轉角都讓人想拍照,已然成為新的觀光地標。館內除了有七股景點、黑面琵鷺生態介紹,還有一間雲嘉南特產館,來個成功鹽冰棒、霜淇淋或鹽滷豆花,鹹鹹甜甜意外合拍。戶外的裝置藝術也很精采,景觀池的「六號小島」宛如一座孤島,因所在位置原是日治時期七股南鹽區的第六生產區而得名,景觀池水位會隨潮汐漲退,來訪前先查詢潮汐,才有機會「登島」一探究竟。

第2天

台灣鹽博物館
台灣鹽博物館

翻開台灣鹽業史,是一段很長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1665年台南闢建瀨口鹽田開始,從此鹽業在台灣西南沿海發展開來,台灣鹽博物館記錄了這段長達300多年的歷史。光是博物館的建築外觀就別具巧思,好像兩座金字塔般的造型十分顯眼,事實上它是以鹽的結晶體堆成鹽山為意象,直接凸顯主題。當然,鹽沒有消失,只是製鹽的方法改變了,有了更多應用方式,這些也都在館內各展廳有詳細介紹。鹽業文化在這裡被保存了下來,以鹽來發揮的創意也沒缺席,鹽咖啡、鹽冰棒、幸運彩鹽等各種文創品,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仍然非常密切。

青鯤鯓扇形鹽田
青鯤鯓扇形鹽田

青鯤鯓扇形鹽田屬於七股鹽場第一工區,在2002年鹽廠關閉之後,也等於宣告台灣的曬鹽產業完全終結。青鯤鯓扇形鹽田不同於一般方格狀的鹽田構造,而是以鹽工宿舍為軸心,向外發散延伸向大海,再分割出一塊塊鹽田,形成這奇特的景觀。值得玩味的是,曬鹽廠關閉之後,這個歷史場景並沒有被遺忘,甚至以另一種藝術的姿態再度被世人看見。2023年,剪紙藝術家楊士毅的作品〈生命之樹〉以白色鋼構線條,出現在扇形鹽田中間,圖案融合鹽田、飛鳥和大樹,象徵了堅毅的生命力,隨著光影變化的夢幻場景更美得教人讚嘆。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4-06-19
返回頁面頂端
智慧小幫手
您附近的玩樂資訊

最後更新時間:

鄰近交通資訊
  • 停車場

景點
更多景點
活動
更多活動
住宿
更多住宿
旅遊諮詢服務
您可能有興趣的